10月22日,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式后的“党代表通道”访谈活动中,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绍杰代表回忆了兰渝铁路芝麻岭隧道工程的历史。 李绍杰说,目前列车经过兰渝铁路芝麻岭隧道最后173米,只用了不到5秒钟就通过了,当时打通这173米花了6年时间。 不到一米就遭遇了塌方,感觉就像在豆腐头上挖洞一样,很多海外专家来到现场说,这是做不到的任务。
“要想富裕,首先要修路”。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基础性工程。 兰渝铁路芝麻岭隧道“火车5秒通过,6年建设”,实质上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缩影。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飞跃发展的十年。 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完成航次通达全球。
以铁路为例,十年来,中国新增955座高铁站、4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构成了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忙的高铁网。 人口93%以上的城市通往高铁;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9.8万公里增加到15万公里。
这些交通建设成果的取得,为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成为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直观、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继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对于打破发展限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和民生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以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技术水平、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曾几何时,“天险改道”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目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形成,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正在形成泛在公共基础设施,与地方个人发展相连接,形成“通道”。 这可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让人感受到的奖金和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