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实现载人登月,建设月球基地重点关注月球南极

“实施载人月球表面探测、月球表面科学检查基地的建设、火星的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等。 ”10月22日,在中国共产…

“实施载人月球表面探测、月球表面科学检查基地的建设、火星的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等。 ”10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党代表频道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透露了中国人太空探索的新目标。

近年来,从神舟、天宫到嫦娥、天问,中国航天一步步创造着新的历史。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的梦想天实验舱将于近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日前,北京大学地球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载人月球探测等的前期研究已经展开,与上世纪60年代成功登月的美国相比,中国载人月球探测统筹考虑了登月和月球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科学成果

下一次月球探测将重点放在月球南极

焦维新表示,我国探月已完成嫦娥工程计划“绕、落、回”三期工程。 此前,嫦娥三号、嫦娥五号探测器主要降落在月球中低纬度地区。 令人意外的是,下一步月球探测,如“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主要探测月球南极。

“许多航天大国都把目光投向了月球南极。 人类将来探索月球应该会产生南极热。 ”焦维新解释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极度干燥,没有空气和水。 由于月球的自转轴几乎垂直于太阳系的黄道面,加上月球南极密集着许多陨石坑,是永久阴影区,那里几亿年看不到阳光,可能处于非常低的温度,理论上存在固体挥发物质。 从前期勘探来看,这些挥发物质含有水冰。 据科学家计算,月球南极永久影区可能存在大量冰层,这对人类探索更远的深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挥发物质还有其他多种成分,对研究月球演化,进而研究太阳输出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焦维新说。

公开资料显示,阿波罗登月后,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再次提出新的载人登月计划,为了在2025年左右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初步选择登陆点位于月球南极的某个地方。 其他几个航天大国也分别提出了探月或载人登月构想,无一例外地将登月地点选在月球南极。

统筹考虑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建设

焦维新说,中国几年前就开始了载人登月的前期研究,2010年也率领研究小组承担了中国载人登月科学目标的相关研究。美国于1969年7月实现了载人登月。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国家的载人登月有什么不同呢?

在焦维新看来,20世纪60年代末的载人登月是受冷战时期太空竞赛的驱动而进行的,科学目标没有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我们国家载人登月要统筹考虑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在月球上进行实地科学试验,争取取得更多科学成果。

月球基地建设中存在技术瓶颈吗? 对此,焦维新表示,由天和核心模块、天问实验舱、神舟14号、天舟4号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目前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宇宙轨道运行。 不久,梦天实验舱也会加入它们。 到今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将最终完成“t形布局”建设任务。 从技术上讲,月球表面基地只是空间站的月球表面版本,可以根据月球实际情况对空间站的结构、实验装置等进行改造,将绕地球运转的空间站运往月球,建立初步的月球表面基地。 火箭的运载能力越强,运往月球的物资就越多,月球基地的建设也就越好。

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作为航天运载工具,运载火箭是一切航天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高度。 焦维新表示,目前中国起飞质量最好的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面月转移轨道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起飞质量896吨,具备低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

焦维新表示,中国正在研制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任务计划预计将在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 但是,发射成功并不是马上就能用于载人航天,可靠性的验证也需要下功夫。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发射了274次。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间,进行了192次火箭发射,占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总数的43.2%。

吴燕生说,进入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宇宙开发的舞台就有多大。 为此,将进行现役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使中国航天的舞台更大、更好。

关于作者: 澎湃科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