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批判性思维——流水线上的装腔者|作者:史诗

工业化批判性思维——流水线上的装腔者|作者:史诗 精通文字游戏拥有表达才华却缺乏实际经验的“语言艺术家”用模版…

工业化批判性思维——流水线上的装腔者|作者:史诗

精通文字游戏拥有表达才华却缺乏实际经验的“语言艺术家”用模版式的“批判性思维”装腔作势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肤浅的表象化解构。

在当代知识生产的装配线上,一种名为”批判性思维”的标准零件正被批量制造。它的模具来自商学院教材的钢印,润滑剂是社交媒体上的术语黑话,质检标准则是发言时能否制造出足够的嘲讽音效。这条流水线日夜不停地吐出合格产品——那些精通批判语法却从未创造过任何实质价值的语言艺术家们。

这些批判表演艺术家掌握着精确的话术坐标系。他们能在一秒钟内为任何观点定位”父权制””资本主义”或”强权裹挟”的标签,就像快餐店员熟练地将食材组合成标准套餐。当谈论气候变化时,他们的词汇库自动弹出”新自由主义之恶”的预制件;讨论教育改革时,”系统性崩塌”的标准化螺栓立即严丝合缝地拧入对话框架。这种条件反射般的批判,与其说是思考,不如说是语言肌肉的机械记忆。

知识消费主义的浪潮将这些批判技工推上了神坛。他们在播客里贩卖解构的快感,在读书会上零售否定式的优越,将整个思想市场变成了否定性思维的超级卖场。

这种工业化批判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其流水线本质排斥真正的冒险。就像食品加工厂去除食材所有”危险”的个性只保留标准营养配比,他们的批判永远安全地停留在理论射程内。。

解药或许藏在古老的工匠精神里。达·芬奇在解剖尸体时固然带着批判眼光,但更带着对生命构造的虔诚好奇。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应当像中世纪金匠那样,既知道如何鉴别成色,更掌握将金属转化为艺术品的技艺。当我们目睹某个批判家再次用术语的火焰喷射器扫射他人作品时,不妨轻声追问:您自己锻造的作品,能否经得起您刚才使用的那套检验标准?

作者:史诗Quantheora,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央企管理层、互联网巨头

ESG VC国际资本创始人|Quantheora平台创始人

注:本文由本平台新媒体部门整理

关于作者: 澎湃科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