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钢铁行业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技术变革?在近日召开的“智见新局・AI——人工智能ToB场景落地研讨会”上,中国500强企业日照钢铁(以下简称“日钢”)揭开了其在招采领域的智能化实践。通过与AI技术服务商金现代合作,日钢打造的智能文档审查平台已实现招采流程效率提升超百倍,同时构建起全流程风险管控体系,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典型样本。

一、传统招采痛点:人工审查成效率“拦路虎”
作为流程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板块,日钢此前已通过ERP和采购电商平台实现招采全流程线上化,但文档审查环节始终依赖人工操作。据日钢信息处经理邢景辉透露,传统模式下,投标文件数据核对、价格比对及合同审查等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漏检风险。以标书查重为例,人工筛查一份复杂标书需数十分钟,且难以精准识别隐蔽性串标线索,这与钢铁行业高频次、大体量的招采需求形成尖锐矛盾。
二、AI技术落地:三大核心功能重构审查逻辑
2024年,日钢与金现代联合推出的智能文档审查平台,以“技术融合+流程再造”为核心,首期上线三大功能模块,实现从“事后补救”到“事中管控”的转变:
- 标书智能查重:发标阶段同步创建项目查重库,供应商上传文件后,系统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比对文本相似度,将重复语句标红预警,辅助评委快速判断串标嫌疑。
- 价格动态比对:商务标开标时,系统实时抓取投标价格数据,自动标注重复报价标段及超概算价格,解决人工在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多维度价格分析的难题。
- 合同风险校验:中标信息同步至ERP生成合同后,平台通过LLM大语言模型比对合同文本与中标通知书的关键字段,差异项实时高亮显示,将传统人工核对耗时从分钟级压缩至10秒内。
三、技术架构解析:OCR+大模型构建智能基座
该平台的技术落地依托三大核心能力:
- OCR智能识别:覆盖文字、表格、图像纠正及盖章检测,实现投标文件全类型数据结构化提取;
- LLM大语言模型推理:支持多合同模板适配,在中标通知与合同审查中自动定位条款差异,准确率达98%以上;
- NLP语义分析:通过文本相似度算法,对技术方案、银行信息等敏感内容进行串标风险预警,为评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成效显现:效率提升百倍,风险管控无感化
据日钢披露,平台上线三个月以来,已累计审查合同400余份、技术协议200余份、标书200余份,单份文件审查时间均控制在5-10秒,较人工效率提升超100倍。更关键的是,平台与原有电商平台、ERP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业务流程无需人工干预,却在串标识别、价格异常预警等场景中发挥显著作用。邢景辉表示:“以前靠人工几乎无法完成的海量数据审查,现在由AI实时处理,既不影响业务效率,又筑牢了风险防线。”
目前,日钢正探索将该技术向法务文件、销售合同等领域拓展,金现代的工业AI解决方案也在其数字化生产场景中持续落地。这一实践印证了AI技术在传统行业的渗透潜力——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重构业务逻辑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进程加速,日钢的案例或为更多企业提供启示:当AI技术深度融合业务流程,“降本增效”不再是简单的工具替换,而是从数据底层到管理顶层的全链条革新。